普程偉——細胞診斷的先行者
棒球帽、皮夾克、牛仔褲,一名年入花甲的“時髦大爺”停好大排量摩托車,信步走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很難聯想到,這是一名醫生,并且是在醫療檢驗戰線上兢兢業業工作近四十年,榮獲“白求恩式檢驗人”榮譽稱號的業界翹楚,他叫普程偉,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檢驗科醫生。
換上工作服,普程偉收起瀟灑不羈的風采,投入嚴肅認真的工作狀態,和醫院外判若兩人。
普程偉是檢驗科血液體液學檢驗專業的負責人,多年來堅持細胞形態學的人工鏡檢工作,憑借多年的不懈堅持,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細胞形態學檢查,指引、支持、協助臨床對疑難病例進行診斷,可彌補儀器檢測的短板。” 普程偉介紹。
一早,普程偉給一名患者打電話,告知對方外周血細胞形態學診斷報告的結果。“每次打電話都感到慶幸又沉重,慶幸是因為通過我們的工作,使患者在第一時間明確了病因,節省了時間,避免誤診、漏診;沉重的是,在我們確診的患者中,大多是患有血液系統腫瘤或疑難病。”普程偉說,現在很多醫院不太重視人工鏡檢,針對一些血液系統疾病,儀器檢測無法準確識別異常細胞,時常會有漏診或誤診的風險。
上午是醫院血液體液室一天中最忙碌的時段,平均每天要完成近2000份血液尿液的樣本檢測。檢驗科血液體液學檢驗專業的尚柯醫生正在對儀器檢測結果進行人工審核,篩選出需要進行人工鏡檢的標本,從而進行下一步的顯微鏡人工鏡檢。
普程偉介紹,“重視細胞形態學檢查一直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檢驗科血液體液學專業的優良傳統,也是多年來保持傳承的優勢專業。近年來,我們堅持傳承與創新發展,從細胞形態學檢查逐步轉變為細胞形態學檢驗診斷(簡稱細胞診斷),極大地提升了檢驗質量與水平。”
一份標本儀器檢測圖形提示異常,尚柯和普程偉溝通,決定對血液標本進行顯微鏡人工鏡檢進行確認。“每天大概這類儀器檢測異常的標本有幾十份,我們進行研判后,再鏡檢確認。“普程偉說。
通過顯微鏡檢查患者血液涂片,普程偉和邢瑩(左)等同事認真觀察血細胞形態。“在各種疾病中,可存在多種異常的血細胞形態,有些對疾病診斷具有重要價值,例如急慢性白血病、皮膚淋巴瘤,反應性與炎癥性疾病、各類貧血以及一些少見或罕見病如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性脂肪沉積癥、MYH9基因突變相關疾病等。細胞形態千變萬化,識別細微的形態差別,診斷病情,其難度可想而知。”普程偉介紹,培養一名合格的形態學人才,至少需要十年左右時間,甚至要“干到老、學到老”。
2016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檢驗科血液體液專業在全國率先開展“外周血細胞檢驗診斷報告”,得到了眾多臨床科室的認可。
邢瑩向記者展示外周血細胞檢驗診斷報告。和常規血液報告不同,該報告不但包含各項數據的的檢測結果,還包括兩張血液細胞的形態學照片,詳細描述了細胞形態特征,結合全血細胞計數和血細胞形態學變化特征,形成外周血細胞的綜合檢驗診斷意見。
邢瑩介紹到,“以往我們呈現給醫生的是大量數據,醫生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來分析這些數據。而現在的檢驗診斷報告,醫生可以直接讀取檢驗診斷意見作為參考,來判斷下一步的診斷及治療計劃。另外很多患者在其他醫院輾轉較長時間沒有確診,來到我們醫院后通過外周血細胞檢驗診斷結論或提示找到線索,完善相關檢查后得以明確診斷;因此,也得到了不少患者的好評和信任,陸續收到多位患者的贊揚及錦旗。”
忙碌完上午的工作,普程偉和邢瑩來不及休息,利用吃飯時間,受邀來到感染疾病科,和科室臨床醫生進行業務探討。兩個部門的醫生利用午休時間一邊吃飯,一邊討論病例,交流“外周血細胞檢驗診斷報告”的檢測必要的前提和報告解讀方法。
“臨床醫生和檢驗醫生互通有無,提高了診療的效果,也體現出各科室對我們細胞診斷工作的需求和信任。” 普程偉說。
下午工作間隙,普程偉為幾名學生講解細胞形態的甄別技巧及臨床應用。近幾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臨床申請外周血細胞形態檢驗診斷報告的數量逐年遞增,涉及科室也越來越多,很多臨床大夫遇到特殊病例會與檢驗科主動溝通,根據“細胞診斷”結果決定進一步檢驗或檢查方案。隨著“細胞診斷”的知名度逐步提高,一些外地醫院的年輕醫生和醫學院的學生都慕名而來,跟隨普程偉、邢瑩團隊進行階段性的學習。臨近退休,普程偉盡力抽出時間努力進行人員的培養,一方面開設全國形態學的應用學習班,另一方面到全國各地去宣講細胞形態學的知識。
隨著“細胞診斷”不斷獲得臨床醫生和患者的好評,這門較難掌握的“手藝”開始回暖,讓普程偉倍感欣慰:“從2016年開始,我們醫院每年有近二十幾個進修醫生來和我學習細胞診斷,我相信,熱愛和從事細胞診斷的人才會越來越多的。”
由于在細胞診斷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2021年普程偉獲得了“白求恩式檢驗人”的稱號,“細胞診斷”也逐漸成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檢驗科在全國臨床檢驗醫學領域里一張閃亮的“名片”。
(視頻:房小棋 王一辰 劉凱 圖/文:董寧)